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资要闻 >> 正文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3-10-18 00:00:00 编辑: 浏览:

把品牌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

——在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黄淑和
2013年10月15日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也是中央企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全面提升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水平。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对品牌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王勇国务委员在担任国资委主任期间,多次就加强品牌建设提出要求,指出“加强品牌建设和管理是央企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要加强的工作,要进一步研究加强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加快发展”。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同志专门听取了这次会议筹办情况的汇报,要求中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尽快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知名品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王勇国务委员和张毅书记提出的要求。会议期间,我们还安排了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和一汽集团等四家企业进行经验交流,介绍他们在品牌建设中的一些好做法。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中央企业加大了品牌建设工作力度,品牌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品牌建设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正在逐步形成,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

  (一)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82家中央企业认为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企业优势资源的聚集与高效配置;80家中央企业认为品牌代表企业形象,是基于共同理念的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通过树立和维护品牌信誉,能给客户留下正面、积极的品牌印象,提高对企业的认同度;87家中央企业认为品牌是建立企业和消费者牢固关系的载体,有利于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

  部分企业已经将品牌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移动、一汽集团、宝钢、中粮集团等企业制定了符合本企业特色的品牌战略规划,以此引领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国家电网、中国华电、中国国电、恒天集团、国机集团等企业将品牌战略融入发展规划,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中国建筑与国际上知名的咨询公司合作,加强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部分企业将品牌作为做强做优的利器来谋划。航天科工、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中国商飞、农发集团等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中核集团、中国电子、中交集团、国旅集团、中国黄金等企业重视以良好的品牌理念吸引外部人才,凝聚内部员工。中国海油、中远集团、中国海运、中化集团、招商局等重视依托品牌的影响力实施国际化经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二)品牌建设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逐步完善。

  品牌建设组织机构不断健全。有60多家中央企业设置了品牌建设工作部门,有80多家企业配备了品牌管理团队,专门从事品牌建设管理工作。神华集团、一汽集团、中国南车等企业把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品牌管理委员会,自上而下地推进品牌建设工作。中粮集团、中国化工等企业引进具有跨国公司品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品牌部门的负责人。

  品牌建设相关制度日趋完善。武钢、中冶集团、中国化学工程等企业出台了《品牌建设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目标和工作要求。鞍钢、华润集团下发了《品牌管理指引》、《年度品牌建设规划流程》和《品牌资料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品牌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制定品牌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品牌建设工作绩效评价办法,从品牌传播、品牌维护、标识管理、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等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三)品牌创建的路径逐步清晰。

  一是部分企业依靠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企业依靠自主研发掌握的核心技术,在航天航空等领域拥有了 “神舟”、“长征”、“枭龙”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品牌。电信科研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主导TD-LTE4G国际标准制定,为“大唐电信”的自主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国家电网依托特高压技术领先优势,成功将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二是部分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创建知名品牌。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并购了蒙牛、东阿等品牌,并与企业现有品牌进行整合,增强了集团品牌在行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中航工业、中国海油、中国五矿等企业分别收购了美国西锐、加拿大尼克森、澳大利亚OZ等海外公司,获得了国际品牌,提高了集团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

  三是部分企业凭借优良品质打造知名品牌。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科、东风公司、中国一重、宝钢、新兴际华等企业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完善售后服务,许多品牌赢得了用户的信赖。中核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国家核电、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企业牢固树立质量“零缺陷”理念和精品意识,坚持“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以优质精品工程打造市场信任的品牌。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等企业把客户体验作为衡量服务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持续提升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四)品牌传播各具特色。

  宣传先进典型,扩大央企影响。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通过巡回报告会等方式,大力宣扬反映时代特征、体现央企传承的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中航工业、中国石油、鞍钢等企业深入开展学习罗阳、吴大观、李新民、郭明义等先进人物事迹,在全社会弘扬讲奉献、勇担当的先进央企文化。

  践行社会责任,树立央企形象。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克服种种困难,全力保障居民油气供应和价格稳定。中央电力企业不断改善供电结构,服务百姓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涉及粮、棉、油、肉、糖等产品的中央企业,认真执行国家收储投放任务,在改善民生、平抑物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国家重大活动、完成利比亚撤侨任务等关键时刻,广大中央企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国内外树立了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

  凝聚核心理念,传播品牌形象。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国药集团等企业提出“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你用电,我用心”、“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等品牌口号,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至上的品牌理念。南方电网、中国大唐、港中旅等企业通过传播“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星旅相伴,行者无疆” 等充满美好愿景的品牌口号,不断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品牌效果。中国华能、中电投集团、中国航信、华侨城集团等企业积极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紧跟信息时代的变化,增强品牌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中国联通、一汽集团、南航集团等企业引入体育赞助营销形式,在赛事直播中植入软性宣传,整合多元化品牌传播平台,提升品牌形象。中国三峡集团、华孚集团、中国工艺集团、中国北车、九游会品质集团等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展会、行业论坛、产品推介会等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中国移动通过在高校附近设立品牌体验店的方式,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培养广大潜在客户的认同感。

  (五)品牌维护得到加强。

  注重保护商标商号。东方电气集团、中化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国投、中国航材等企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商标战略,积极推进商标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武钢、中国五矿、中国商飞等企业加强海外商标注册和保护,注册区域遍布全球。中储粮总公司、中钢集团、中国外运长航、中国航油等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商标商号监测机制,保护商标商号权益不受侵犯。

  依法维护品牌权益。南航集团针对商标在境外被恶意抢注的情况,迅速反应,成功制止侵权行为。华润集团与地方工商机关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对全国范围内使用“华润”字号的企业进行清查,有效维护了华润品牌的安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大力清理假冒公司商标的加油站,其中中国石化2012年就清理了371座假冒加油站,有力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品牌权益。

  重视品牌危机处置。中铝公司、中航集团、中煤集团、保利集团等企业将公共关系建设作为品牌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构建了较为有效的公共关系管理和传播体系。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国电、中国中铁、国药集团等企业引进覆盖范围广泛的舆情监测系统,建立了舆情应对和处置机制,基本做到了舆情危机监测即时化、研判精准化、应对专业化。中国电子、中国节能、国机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日常舆情报告制度,编发了舆情日报。国家电网、哈电集团、中盐公司、中广核集团等企业创新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网络评论员、通讯员队伍和第三方专家团队建设,积极争取公共话语权。

  中央企业的以上这些有益探索,有力推进了企业的发展,为“中央企业”这个整体品牌增添了光彩,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继续发扬光大。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相比,中央企业在品牌建设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一是不少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是品牌战略意识不足。对品牌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企业名称或者商标层面,把品牌建设视同广告宣传,“重生产、轻设计”,“重制造、轻研发”,“重销售、轻品牌”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中央企业的国际知名品牌还相当少,品牌国际化步伐不快,品牌建设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三是品牌建设体系仍不完善。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品牌创建、传播和保护体系,品牌危机应对能力不足,回应不妥当、处理不及时,对品牌形象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品牌建设的基础保障不足,组织机构、专业人员、经费投入等远远不能满足品牌建设工作需要。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品牌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是竞争优势和国家形象的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必须将品牌建设作为调整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做强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培育自主品牌中发挥骨干作用,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品牌建设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

  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一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纵观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这些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无一不是将品牌作为企业的最高竞争战略。通用电气秉承品牌高于一切的理念,致力于成为所在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将“发现世界需求、着手去创造”的品牌战略,贯穿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做成了百年老店。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将“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核心价值,通过在全世界的本土化进程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多年来品牌价值持续领先。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逐年增多,2013年达到45家,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这是中央企业最突出、最严重的短板。在国际权威品牌评估机构“英特品牌”公布的榜单中,还没有一家中央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100强”。没有一流品牌,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实现做强做优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二)加强品牌建设是赢得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演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全球竞争态势明显加剧。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已不再只是规模和价格,拥有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品牌优势,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目前,全球80%的市场已被20%的著名品牌垄断,没有品牌的企业,只能成为卖苦力的加工厂。美国雷神公司经过80多年的发展和创新,不断累积在核心业务领域的品牌优势,成为了军工技术、公务飞机和特殊任务飞机等行业的龙头老大,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三星公司一度被视为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上世纪末将经营核心转向品牌建设,通过持续创新,开发高品质产品,重塑品牌形象,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短短十年内,近20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高科技电子产品制造及数字媒体领域独领风骚。反观中央企业的发展现状,过去支撑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产能过剩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单纯依靠拼规模、拼资源、拼价格的发展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央企业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变。

  (三)加强品牌建设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现实需要。

  品牌国际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金钥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利用品牌影响力在全球组织研发、采购和生产,实施并购重组,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市场份额。西班牙电信集团以其全球领先的企业品牌为支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并购或建立差异化的产品品牌,为4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全球拥有用户超过3亿,70%的收入来自西班牙本土以外的市场。雀巢公司作为国际化的跨国集团,以其多年质量保证和食品安全打造的“雀巢”品牌,成为进入世界各地市场的 “通行证”,2012年销售额922亿瑞士法郎,其中98%来自国外。目前,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较大进展,海外收入已占到销售收入的近20%,但大多还停留在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层面,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少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亟待提高。中央企业要通过积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带动我国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社会形象佳的国际化大公司、大集团,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竞争合作,增强我国经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四)加强品牌建设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

  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带来现实的溢价以及未来稳定的收益。国际知名企业都将品牌作为核心资产加以严格管理和保护。苹果公司作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发布的每一款产品都受到热捧,并具有很高的品牌溢价能力,苹果手机的制造成本不足1200元,市场价格近5000元,品牌溢价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谷歌公司2011年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比当时股价溢价63%,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高达几十亿美元的品牌溢价收益。相比之下,多数中央企业还没有关注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品牌资产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有的中央企业并购重组支付了较高的品牌溢价,但出售转让却忽略了品牌资产,导致了品牌资产被低估或流失。中央企业要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高度重视品牌资产管理,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三、采取有力措施,探索有效途径,推动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总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品牌价值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力争到2020年末,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质量优良、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实现上述目标,对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意义十分重大。各中央企业要立即行动起来,有一定工作基础的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升水平;尚未系统开展品牌建设的,要抓紧启动,迎头赶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品牌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系统性工程,是一项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工作,应该成为“一把手”工程。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品牌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常抓不懈。对品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力量摸清本企业和竞争伙伴品牌建设的现状、问题,做到底数清、方向明、措施准。对已经定下来的重点工作要亲自过问,严格督促落实。要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配备专业团队或专职人员,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

  (二)大力推进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最高竞争战略。各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内外资源禀赋、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或完善适合本企业的、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的品牌战略,并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系统推进。要将品牌战略渗透到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以品牌战略为导向的机制流程,围绕品牌战略,优化资源配置。要坚持品牌战略定力,加强对品牌战略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价考核,锲而不舍,持续提高。

  (三)着力抓好四个重点环节。

  在品牌建设中,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重点。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和品牌建设的规律,要着力抓好“创新、品质、管理、诚信”四个重点环节。

  一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品牌的内核,是发掘客户需求、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关键。中央企业要把创造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领域聚集。要抓住标准、设计、集成、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掘和引领需求为追求,瞄准国际一流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敏锐把握市场变革的趋势和关键,快速有效地响应需求变化,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在若干关键领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将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增强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要始终坚持高品质。品质是品牌的基石,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前提。中央企业要坚持客户至上,重视客户感知,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作为最高追求,以更高的品质使客户感到物超所值。要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细化管理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生产出经得起客户挑剔的产品。要从大局着眼,细微处着手,高度关注客户诉求,完善服务体系,有效应对客户投诉,提供令消费者感动的人性化服务。要坚持锱铢必较、分毫必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各项建设工程做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

  三要始终坚持精致管理。精致管理是创建品牌的保障,是企业把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转化为一流品牌的不二法门。精致管理主要体现为“准”、“细”、“广”、“严”。品牌定位要准。要聚焦企业战略和客户价值,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研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企业实际和品牌发展规律,按照差异化的原则确立独特的品牌定位。品牌管理要细。要完善品牌架构,有效整合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品牌资源,优化品牌名称、标识、符号等要素,聚焦消费者的关注;要积极探索将品牌资产纳入价值管理范畴,逐步规范品牌资产评估、流转和授权行为;要加强品牌资产的监测,建立品牌危机预警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维护品牌声誉,持续提升品牌资产管理水平。要积极开展国际对标,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要做好收购品牌的管理工作,在收购过程中要严格尽职调查、反复论证,在收购以后,要做好收购品牌的维护,使收购品牌与本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品牌营销传播渠道要广。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特别是有效运用新媒体,做好形象公关,讲好央企自己的故事,广泛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要通过建立品牌联盟、借助国际媒体资源和主动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要在加强品牌本土培育和推广的同时,根据国外文化习俗、市场竞争状态、消费者习惯及法律法规等特点,开展品牌国际化工作。品牌保护要严。要坚持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结合,及时规范注册商标、商号等商业标识,防止恶意抢注;要通过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的综合运用,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要实时监控、调查、评估品牌资产保护状态,运用协商沟通、舆论维权、法律武器等手段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坚决维护品牌资产的权益不受侵犯。要做好商标、专利等方面的国外注册工作,防范各种侵权行为,加强自主品牌在国外的保护力度。

  四要始终坚持诚信合规经营。诚信是品牌的命脉,是做成“百年老店”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中央企业要经得住短期利益的诱惑,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严守商业道德操守,严格兑现承诺,坚决杜绝“店大欺客”的行为发生;要真诚面对消费者,及时跟踪和回应客户诉求,出现信誉危机时,不回避、不掩盖、不敷衍,将客户投诉的压力转化为塑造品牌的动力。要积极维护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利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塑造良好形象。要继续做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物价稳定、参与援疆援藏援青扶贫等工作,踊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应急救援,发挥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努力成为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负责任的企业。

  (四)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中央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品牌战略、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危机、品牌资产、品牌应用等一系列品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品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将品牌制度和流程渗透到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要建立完善品牌资产和品牌建设工作的评估体系,对所属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和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将品牌建设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体系,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

  二要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中央企业要根据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品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要加强品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负责任的品牌建设专业队伍。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和媒体的作用,凝聚品牌建设的内外合力。

  三要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中央企业要把以下三大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做企业就是做品牌,一流企业要有一流品牌;第二,品牌也是生产力,自主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增强全员品牌意识,丰富品牌文化内涵,营造“人人塑造品牌、人人维护品牌、人人传播品牌”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工作的学习和培训,加强中央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共同打造好“中央企业”这一大品牌。

  同志们,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党和国家对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是全社会的期盼,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自我要求,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开创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上一条:国资委召开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
下一条:张毅与中央企业青联委员座谈

关闭